好文诗网_古诗文大全鉴赏

金·李汾

金·李汾

      李汾(1192—?)金代官员。本名让,字敬之,后字长源,太原平晋人,为元好问“平生三知己”之一。举进士不第,入史院书写,被逐。后为武仙署掌书记,金亡,长源劝仙归宋。未几,为仙麾下所杀(一说绝食死)。


    汾善读史;工诗,雄健有法。生平作诗甚多,惜不自收集,所传仅十之二三。其乐府歌行,尢雄峭可喜。


李汾生长环境


李汾出身沙陀族。沙陀本唐代西突厥之一部,依附于唐。中唐以后受吐蕃压迫,自西域东迁,唐末居于雁北。酋长朱邪赤心以军功封振武军节度使,赐名李国昌。国昌之子李克用骁勇善战,跋扈不驯,但对唐朝能守臣子大节,屡次为朝廷平叛。朱温篡唐后,李克用仍奉唐朝正朔。在给四川王建的信中,表示过申包胥复楚之志。这对李汾思想很有影响。李汾称李克用为“远祖”,但具体出于哪支,已不清楚。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建立后唐,李汾也算得皇族后裔。平晋即唐五代时晋阳城故地,城池雄伟坚固,是唐朝龙兴之地,五代时又连续崛起唐、晋、汉三个沙陀政权,所以受宋朝皇帝忌恨。宋太宗赵光义攻下晋阳后,彻底毁掉了这座千年古城,改其地为平晋。沙陀李氏自李克用封晋王后,就扎根于晋阳。此时他们宁肯守着一片废墟的平晋,不肯迁到唐明村的新晋阳去,显然有孤傲愤郁中藏。这样的生长环境对李汾思想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李汾出关东游



    李汾虽然一介布衣,但祖先功业的影响,社会动乱的刺激,使他胸怀建功立业的抱负,刻苦力学,才识过人。元好问编《中州集》,即在小传中称许他“旷达不羁,好以奇节自许”,避乱入关后,“关中无一人敢与相轩轾者”。刘祁《归潜志》也说他“喜读史书,览古今成败治乱,慨然有功名心”,均可见李汾抱负。
李汾出关东游,与元好问相交最深。二人身世均有特殊处,李汾是沙陀李唐皇族后裔,元好问是鲜卑元魏皇族后裔。虽然祖先功业已成陈迹,但对他们的胸襟气度,却不可能没有影响。也许,处境越困厄,那种刺激越强烈。当时他们心雄万夫,慷慨豪爽。元好问《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中“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侵”,正反映了这对青年人对来日方长充满自信。李汾的壮怀激烈、豪放慷慨,令元好问感叹。元好问《雪后招邻舍王赞子襄饮》诗中说“君不见并州少年作轩昂,鸡鸣起舞望八荒,夜如何其夜未央。”自注云:“并州少年谓李汾长源。”元好问诗中,或明指或意喻,多次称李汾为李白或骑鲸客,可见很赞许李汾的性情和诗风。


    李汾自己素耿耿自信,不但有建功立业之壮怀,文采风流也不让古人,他的《陕州》诗中云:“黄河城下水澄澄,送别秋风似洞庭。李白形骸虽放浪,并州豪杰未凋零。”自李白之后,千百年间,敢如此抗礼者不多。这“并州豪杰”四字,确为李汾生色。
李汾屡屡碰壁,抱负成空之后,曾有《远祖雁门武皇》一诗云:“死心唐室正诸侯,铁马南来隘九州。当日三垂岗上意,诸孙空抱腐儒羞。”前两句歌咏李克用的勋业和忠于唐室的大节,这也正是面对金王朝江河日下的形势,李汾自己的抱负。三垂岗在山西省长治市郊,李存勖曾在此大破梁军,是双方对峙中关键的一战。《旧五代史》中李存勖本纪载,李克用晚年曾在三垂岗上置酒,“乐作,伶人奏《百年歌》者,陈其衰老之状,声调凄苦。武皇引满,捋须指帝曰:‘老夫壮心未已,二十年后,此子必战于此。’及是役也,果符其言焉”。李汾对自己不能像李存勖一样建功立业,痛心不已。

李汾入仕被逐


    李汾谈兵论史,议论国事,策划军务,然而当朝权贵不予理会。36岁时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考中。因他诗名很大,受到推荐,被辟为国史馆书写,即抄写员。以他的才情抱负,却得到这样一个职务,心情可想而知。《中州集》小传说“长源素高亢,不屑一世,乃今以斗食故,人以府史蓄之,殊不自聊”。而那些科举出身的编修官们,很有些人不懂史学、甚至连史家体例也弄不清楚者。因而李汾看不起他们,当他们“刊修之际,汾在旁正襟危坐,读太史公、左丘明一篇或数百言,音吐洪畅,旁若无人。既毕,顾四座漫为一语云:‘看!’”(《金史·李汾传》)这当然激怒了那些编修官们,雷渊和李献能尤为切齿。他们给李汾加上谩骂长官的罪名,最后李汾被迫离开了史馆。
对这件事,元好问、刘祁都相当同情李汾。刘祁对此看得深刻,指出官场风气恶薄,做官者眼生于顶,连老朋友也不认。“李长源愤其如此,尝曰:‘以区区一第,傲天下士耶?’已第者闻之多怒,至逐长源出史院。”(《归潜志》)换言之,李汾是为布衣之士争人格地位,而遭排斥的。

绝食而死


    李汾对被逐一事不甚在意,因他的抱负本不在此。当时蒙古大兵日益进逼,金朝形势每况愈下。李汾上书朝廷既不受理会,乃把眼光转向握有军权的实力人物。当时封爵恒山公的武仙率兵驻扎豫西南的邓州一带,“长源往说之,署行尚书省讲议官”(《中州集》李汾小传),这就是元好问编《中州集》题“李讲议汾”的由来。然而这却是一个悲剧。李汾想为武仙参谋军事,解救时艰,武仙却有拥兵自重观望形势的思想。另外,武仙与另一支军事力量的首领完颜思烈又有矛盾,因而很害怕李汾的言论。李汾眼光犀利、言辞锐利,在日常言谈间容易揭穿武仙的意图,于是武仙想除掉李汾。李汾发觉后,逃往泌阳。武仙派人抓住李汾予以关押。李汾死的具体情况,《金史·李汾传》说是绝食而死;《中州集》说是被害;《归潜志》说是被杀;《金史·哀宗本纪》载,天兴元年六月丁丑日,“恒山公武仙杀士人李汾”。小有异同,尚难确辨。李汾死时,年未四十。


相关资料

加资料 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