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诗网_古诗文大全鉴赏

翻译

作者:佚名

宇宙悠悠运行的法则,永无停歇,人并不能主宰自身,来非吾因,去非吾制,是自然变化的结果。这是人类不得不面临的困境。如序中说的:“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人所珍视的宗统在哪儿呢?如或未悟此理,则仍会陷入是非利害的圈子,只有顺应事理,才能获得安泰。
最重要的玄学思想,是“宗统竟安在?“即顺理自泰”,即持哲学反思态度,超越日常狭小的功利世界。因为参与集会的多是达官贵人,首先需要摆脱名利的纠缠。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的感慨,包含着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人类对哲学的思考,亦是对宇宙运化的感叹。
在中国文化史上,《兰亭序 / 兰亭集序》已成为一个审美符号。它承传着上巳之游的古老精神,启发了流连山水的审美情趣,同舞雩歌咏一样,成为后人思慕的对象。
直到今天,春光融融之际,当我们登“崇山峻岭”,临“清流急湍”,亦“畅叙幽情”,“信可乐也”。静观水流花落,鸢飞鱼跃!“三春启群”“品逍遥良辰会”。让我们忘记工作的压力,在这美好的大自然里寻找一份和谐的美景、和谐的心境、和谐的生活吧。

王羲之世奉道教中的一支天师道,因而他的思想与盛行于当时的玄学家之言不甚一致,他虽任性率真,放浪形骸,然与人生、于现实并未失去希望,也未忘情于人世。《世说新语·言语》中载:“王右军(羲之)与谢太傅(安)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指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可见羲之反对玄言家的清谈误国,而主张切实地为国家做点事。因而他在《兰亭集序》中也批评老庄哲学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不满老庄齐死生,等寿夭的消极思想。因而在此诗中他既肯定了造化的伟大,也强调了自然对人的影响,强调了人在自然中的地位。   
《兰亭诗》可以说是现存的玄言诗的代表,《文心雕龙·明诗》中说到东晋的诗风时说:“江左篇制,溺乎玄风,嗤笑徇务之志,崇盛亡机之谈。”钟嵘《诗品序》中也说:“永嘉(307-313年)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正由于玄言诗这种平淡无味的特征,使得它在诗歌史上成为暂短的一瞬,不久就消声匿迹了。而从今存的孙绰、王羲之、王献之、谢万、孙统、孙嗣、庾友、庾蕴、曹茂之等人的《兰亭诗》来看,可知当时玄言诗的风气,王羲之的这首诗即体现了这种风气。诗人由写景而抒发自己对人生乃至宇宙的看法,所谓“寓目理自陈”,这也是一般玄言诗的格式。然羲之的这首诗造语清新,虽然不脱道家崇尚自然的根本观念,却也歌颂了人的感物寄怀,其中体现的精神是积极向上的,不同于玄言家的超脱与淡泊。这正是他本身的人格与思想的真实反映。此诗虽旨在说理,然畅达明白,不故作玄虚,在玄言诗中是比较成功的一首。

本页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同时感谢原作者为此所作的付出。

分享
返回▲
   

悠悠大象运,轮转无停际。

   

陶化非吾因,去来非吾制。 


宗统竟安在,即顺理自泰。 


有心未能悟,适足缠利害。 


未若任所遇,逍遥良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