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诗网_古诗文大全鉴赏

瞿秋白教育

作者:佚名

瞿秋白,原名双(或霜、爽),号熊伯(或雄魄),生于江苏常州,社会学家、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1923年4月,李大钊到上海,推荐瞿秋白出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1923年夏,瞿秋白任校教务长。8月8日,上海大学全体教职员在一江春酒家开会,成立学校最高决策机构——评议委员会(后称行政委员会),处理全校重大事务,于右任为评议主席,瞿秋白、邓中夏、叶楚伧、陈望道、邵力子等人任评议员,委员中既有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又有国民党右派。

瞿秋白在担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期间,主讲《社会学》、《社会哲学概论》、《社会科学概论》、《现代民族问题》等课程,使许多青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走上了革命道路。后来他在对讲稿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发表了《现代社会学》、《社会哲学概论》等论著。他还翻译了苏俄哲学家歌列夫的《新哲学——唯物论》一书。瞿秋白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现代哲学史上,他第一次把辩证法与唯物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宣传,也是第一次把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宣传的中国哲学家,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建设作出了开拓性和奠基性的工作。

瞿秋白为社会学系设置了近40门课程,称得上是一个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教学规划,注重基础知识训练,力求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毕业的学生,既是社会科学方面的通才,又能从事专业研究。社会学系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许多学生以此为起点,走上革命的道路。当时上海大学的教授们,注意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着重启发引导,特受学生们欢迎。如沈雁冰讲的外国文学,蔡和森讲的社会进化史,俞平伯讲的宋词,张太雷讲的苏俄革命问题,肖楚女讲的中国农民问题,恽代英讲的中国政治经济状况等,都能引人入胜,成了叫座的课。瞿秋白的课更能吸引学生,喜欢听他课的人,不仅有社会学系的学生,也有中文、英文系的学生,还有其他大学的学生,甚至一些老师都愿来听课,由于教室座位有限,室外也站着很多听课的人。瞿秋白讲课时,神态安逸从容,声音高低有致。他为了使大家听明白,引证了丰富的古今中外故事,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同学们都很认真的做笔记,缺课的学生也非要借别人的笔记抄下来,才去安心睡觉。

作家丁玲后来回忆说:“可是,最好的教员却是瞿秋白。他几乎每天下午课后都来我们这里。于是,我们的小亭子间热闹了。他谈话的面很宽,他讲希腊、罗马,讲文艺复兴,也讲唐宋元明。他不但讲死人,而且也讲活人。他不是对小孩讲故事,对学生讲书,而是把我们当作同游者,一同游历上下古今,东南西北。我常怀疑他为什么不在文学系教书?他那里讲哲学,哲学是什么呢?是很深奥的吧?他一定精通哲学!但他不同我们讲哲学,只讲文学,讲社会生活,讲社会生活的形形色色。后来,他为了帮助我们能很快懂得普希金的语言的美丽,他教我们读俄文的普希金的诗,在诗句中讲文法,讲变格,讲俄文用语的特点,讲普希金用词的美丽。为了读一首诗,我们得读200多个生字、文法,对于诗,就好像完全吃进去了。当我们读了三四首诗后,我们自己简直以为已经掌握俄文了。”

社会学系逐渐成为上海大学最大的系,学校常以社会科学为主题举办课外学术活动。1923年春至1925年上半年,学校举办特别讲座,邀请中外名流李大钊、马君武、胡适、杨杏佛、章太炎、美国学者华德等来校演讲。1924年夏,学校举办暑期“夏令讲学会”。自7月6日至8月31日的8个星期中,共有名流、学者35人参加演讲,作了51个学术报告,听众如云,盛况空前。

1927年8月,瞿秋白担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主持中央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三任最高领导人。1931年1月7日瞿秋白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不再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1935年红军长征后,瞿秋白带病留守南方,在向香港转移途中遭国民党宋希濂部逮捕, 6月18日,在长汀中山公园执行枪决。

本页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同时感谢原作者为此所作的付出。

分享
返回▲
妙算申帷幄,神谋出庙廷。两阶文物备,七德武功成。
校猎长杨苑,屯军细柳营。将军献凯入,歌舞溢重城。